全国服务热线:18666884302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新闻 > 正文

培训行业发展历史

作者:管理员   发表时间:2015-09-08 15:59:51

      经过多年的发展,“培训”为企业的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,已 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与接受。2004年的培训市场更是“热闹”非 凡,“执行力”课程风起云涌,培训名师“余世维”的课场场爆满。但是,由于我国企业培训发展时间相对较短,还存在很多认 识上、实践上的误区和问题。因此,我们有必要回顾中国企业培 训的发展历程、分析目前的现状,以期对广大人力资源同行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。

      第一阶段,蒙昧期。蒙昧期的培训属于自发式的培训。在改革开放初期,甚至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有了培训,反应出来的基本就是技术类的培训,还有社工部文件要求的一些培训。在改革开放之后,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对培训的需求,企业自身也零星地引进培训,但是这个时候基本上还是企业内部的培训。

      第二阶段,启蒙期。到了90年代后半期,培训开始进入启蒙阶段。当时的标志主要是以成功学为代表的软培训。而在此之前的都属于硬培训,所谓硬培训,其实就是搞技术的。当时,突然提出一个新概念——态度比能力更重要,并且一些组织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,软培训就顺理成章地进来了。我认为,成功学最适合的组织会是直销和保险这两个行业。
      第三阶段,热潮期。启蒙阶段之后,台湾和香港的一大批培训师过来了,这时候就到了培训的热潮阶段。以陈安之、曾仕强为代表的大师,我认为大师时代代表了一个不成熟的时代,成熟的时代基本上就会形成一个专家群体。知识本身是一个可传承的东西,但是大师所代表的东西是不可传承的。用逻辑推演一下,问题就出来了,大师本身就是培训师,但是大师一个弟子都没有培训出来。你说,余世维的弟子是谁?曾仕强的弟子是谁?陈安之的传人是谁?没有。因为他最具特色的东西本质上不算是知识上的传承,而是一种艺术的表达。可复制的是知识,不可复制的是艺术。在初级阶段,大师的作用就是提升了培训的地位,众多培训公司就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了。
      第四阶段,反思期。热潮过后就是反思,一直到现在还是算反思的。管理培训业这么多的资源,这么多的公司,可给大家的感觉比较混乱。于是开始反思该怎么办,特别是呼吁加强行业监管,加强企业自律,这就体现了培训业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反思。另一方面,有的客户反映,说什么叫案例教学?案例教学就是讲故事;什么叫互动?互动就是做游戏。原来挺好的一些东西,现在为什么又说它不好了?主要是因为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,而且培训的门槛很低,什么人都来做培训。咨询可以说是与培训相伴相生,但是,咨询相对于培训来说要好一点,因为咨询要求个性化,很难简单复制。所以,咨询公司做不大,培训公司做大了。因为培训公司可以简单复制,然后通过规模化,降低每个培训者的成本,降低每个老师的成本。但我认为,目前的这种状态还有待于提高。
      第五阶段,全面提升期。从2010年开始,培训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——全面提升期。提升期的标志是出现一些趋向性的东西。其实,从目前来看,已经有一些逐步清晰的脉络了,也就是有些东西呈现出趋向性了比如由一个行业开始走向一个产业,由数量化转向规模化,由传统方式转向E化方式…
      许多企业竞相通过培训与构建学习型组织等举措,夯实内力,以培育核心竞争力;同样培训也日益成为个人叩响职业大门的敲门砖,借以获取终身就业能力的重要媒介。正是二者需求的持续升温,造就和滋养了国内培训市场一派繁荣的景象。